让青春在绿茵张扬——大足联赛大区赛仅剩校园组

当东道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日点球战胜华北电力大学,捧起东北赛区冠军奖杯时,2016-2017特步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组(东北赛区)决赛来到了结束了北京大学生足球联赛,今年的大足联赛只剩下校园组(西北区)决赛的争夺。 7月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全国总决赛即将来临。

这只是大足球联盟的一个缩影。 既有地质大学夺冠时的喜悦,也有卫冕冠军辽宁石化大学无缘八强的悲伤。 但青春总是在绿茵场上展现。

对于地质大学的卢雨晓来说,最难忘的就是去年的足球大联盟东北赛区决赛。 由于他的失误,对手1:0领先。 队友帮他“补锅”,球队2:1领先。 最终,一分钟后,由于他的问题再次出现北京大学生足球联赛,被对手扳平比分。 在点球大战中,球队最终输掉了比赛,丢掉了冠军。 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和沉沦。 “如果输了,不要害怕,重新开始。” 地质大学代表队在今年的比赛中克服重重障碍,夺得了分区冠军。 正如陆雨晓对她名字的诠释是——人生历经风雨和磨难——绿色的田野上如此,生活中亦如此。

华北电力大学队长阿卜杜勒·克里姆显得很轻松:“我们队里人很多,能认识很多朋友,大家在一起玩真的很开心。” 对他来说,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阳光下的绿草地上踢一场足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显然,大足体育场已经成为阿卜杜勒·克里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足球联盟已有17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教育部唯一正式认可的11人制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 这是中国足球在校园举办的最高水平的足球赛事。 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这就是校园足球赛事的“头部IP”——参与人数达到28440人,赛事覆盖3600万学生和260万教职员工,覆盖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持续10年月。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不仅使联赛迅速壮大,也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响应和重视。 最重要的是,专项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涌入,让参赛学校有了很大的提升。 比赛场地的各种条件。

正是因为大足球联赛的“头”地位,大足球联赛成为了连接职业足球和校园足球的关键点。 据赛事运营方广东优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何伟介绍,“大足球联赛作为中国校园足球联赛中最受欢迎、最受欢迎的赛事,具有标杆效应,是人才的桥梁”从校园到职业足球场,都是对足球感兴趣的人,也是职业足球的人才库。”

“水库”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邹正、李昂、效力于江苏苏宁的钟艺、刘伟、效力于延边富德的韩光辉等国脚都是大足的天才球员。 足大联盟还正式与多家职业俱乐部合作,在足大联盟球员中进行职业选秀,为职业足球带来生力军,打通中国足球从学生到职业球员的晋升通道。

人才输出只是大足球联盟的一个标签。 正如大学生活“多彩”的象征一样,大足球联盟也走在文化锻造的道路上。 正如武汉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郑源所说:“举办比赛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建设高校校园足球文化。”

为了拓展足球大联盟的文化内涵,经营者别出心裁——以明星邀请赛的形式为雅安祈福; 组织无畏战士活动,向校园目标群体传递足球大佬在赛场上的无畏精神; 南京雨花台纪念烈士; 足球大咖为武汉传统足球小学新河村小学的孩子们送来了足球(点燃了孩子们的足球梦和大学梦,也激励和升华了大学球员); 与长春亚泰等职业俱乐部球员进行互动; 邀请魏群等足球界名人莅临比赛; 为退役球员举办退役仪式; 组织优秀球员赴西班牙与球王梅西交流……何伟表示:“要营造中国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引导各高校学生树立积极向上、阳光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何伟预计,未来足球大联盟将向规模化、信息化、娱乐化、专业化方向纵深发展。 通过丰富赛事文化,让更多的学生、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赛事中来; 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多元化。 文化建设,与足球相关的配套活动体系将纳入大福联赛,具体为:啦啦队、音乐节、摄影展、艺术展、球迷组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组织。

何伟所说的“娱乐化”其实已经部分实现了:本赛季中超联赛第三轮辽宁沉阳与江苏苏宁比赛中中场表演的偶像组合SHY48亮相大足联赛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尽管赛事越来越完善,但在何伟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北京大学生足球联赛,比如完善高中足球生到相关大学的匹配机制; 设立校园足球比赛奖金,对团队和学生个人进行奖励。

足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大中小学校园足球队建设,努力完善大中小学常态化、垂直化的四级足球竞赛体系” ,探索将高校足球比赛成绩纳入高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这些内容或许都值得大联盟认真思考。 新华社记者 龚兵